古城焕新颜,绿意满荆楚。6月8日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聚焦荆州“拆围透绿”的创新实践,展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“小切口”推动“大变化”的生动图景。
“没想到闹市区有这么大的免费停车场。”5月17日,从长沙到荆州旅游的李子威感慨,“停车太方便了!”李子威所说的停车场,位于沙市区荆州新天地商圈,面积约800平方米,周边居民小区、大型商超聚集。一个多月前,这处停车场还是一片被围挡3年多的闲置土地,荒草疯长、垃圾成堆。
荆州市城管执法委摸排发现,截至2024年底,中心城区长期存在的围挡近200处。一边是停车难,一边是大量土地“围而不建、围而不净”,甚至变成垃圾的“避风港”。
今年4月以来,荆州市城管委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,秉持“应拆尽拆、宜绿则绿、宜透则透”的整治原则,聚焦闲置围挡拆除与低效用地盘活,优化城市空间布局,提升城市颜值与功能,让“方寸之地”变身“惠民空间”,为居民生活与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。目前已对中心城区98处闲置土地拆围改造,总面积逾30万平方米,相当于42个标准足球场。
1、统筹联动,综合整治
加强市区两级城管部门联动,会同住新、资建、交通、文旅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,深入整治现场,统筹推进跨区域、跨层级疑难围挡问题整治,确保围挡整治工作取得实效。如荆州区龙凤庄项目因文物勘探工作已搁置多年,该地块面积约1.2万平方米,围挡长约1千米,周边杂草丛生,环境脏乱差,附近居民苦不堪言。经协调,荆州区委、区政府及时将该地块纳入整治范围,拆除围挡280米,平整场地约2000平方米,引入荆旅投公司建设临时停车场,新增停车泊位238个,并于今年“五一”期间正式投入使用,有效缓解了东门景区游客停车压力。
2、因地制宜,一围一策
针对不同区域特点,采取“一围一策”精准施治,兼顾实用功能与环境美观,在交通便利的位置改造为临时停车场或者健身广场,在一些边角地带,则实施绿化补植或打造小微空间。如沙市区长途汽车站绿化村地块,原是房地产开发用地,且地处交通要道和繁华地段,但因项目短期内难以实施,此次拆除了全部围挡,并对临街地块进行绿化,建设口袋公园,市民纷纷点赞。
同时,尝试在改造的场景空间开展文化创意场景建设,让其成为市民打卡地,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。荆州市民之家前面的空地闲置多年,经改造后,播种油菜花海,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网红点。又如,荆州区繁荣街区域闲置地块面积6300平方米,现已拆除围挡225米,完成全部土地平整,新增停车泊位约200个,极大改善了学校周边市容环境和停车秩序,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,获得了多方好评。
3、建立台账,清单管理
成立围挡整治工作专班,各属地辖区执法中心按征收地块、在建工地、闲置土地、市政维修等类别建立台账清单,明确责任单位与整改时限。沙市区开展分类施策利用,实施“零星地块活化利用”,对面积较大、位置适宜的空地,以播种草籽、花籽覆绿的方式进行美化绿化。
目前,该区16处空地已播种植物共1.1万平方米,种植绿篱、花墙等2500米,15处空地建成开放式停车场,城市公共空间美化提升明显。荆州区实施“清—用—管”一体化围挡整治模式,全面启动人居环境整治,通过建造停车场、小游园、景观绿化带等方式,活化利用41处闲置场地,其中,已整治30处、整治中3处、待整治8处,既缓解古城周边停车压力,又美化优化城市环境。
4、广泛宣传,全民共治
荆州市城管执法委通过线上“荆州发布”“荆州城管”微信公众号、抖音号等平台,发布围挡整治动态、政策解读、典型案例,成为近期荆州市民点赞和讨论的“热点”。同时,持续畅通“12345”市长热线、E线民生、城管执法委官网信箱等民意反馈渠道,广泛收集市民意见,“怎样拆、怎样建、怎样管”等问题让群众说了算,体现“人民城市人民建”“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”的城市发展理念。
围挡整治是城市治理的“小切口”,却是民生改善的“大文章”。荆州市城管执法委将继续以“绣花功夫”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,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城市发展的“活力单元”,真正实现“拆掉旧围挡、打开新空间、惠及千万家”。